【有意識的生活:飲食篇 】食物填飽了肚子,但心靈呢?5大指南教你「好好的吃飯」

身為瑜珈練習者,我的導師常在練習結束時,提醒學生要好好的休息,好好的吃飯,好好的呼吸,好好的走路……瑜珈是講求身心靈連結的練習,這個練習不只是在墊子上,更重要是如何在墊子外去體現「好好的」這三個字,也就是「有意識的生活」。用心觀察與思考自己的行為對社會、環境的影響,便能有意識且具體的支持你想要的生活。
今天想與各位從飲食的角度,參考美國知名廚師Charles Michel所提出的指南,分享如何「有意識的生活」。
認識食物
認識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,讓進入身體的每一口食物不僅是滿足慾望,還能進而思考它對身體的好處,這個過程可以讓飲食變得更有趣。
多吃植物
畜牧業是全球暖化的隱形元凶,嘗試增加植物的攝取,是對環保最直接的貢獻。
少吃
大腦要花20分鐘才能接受到吃飽的訊息,現代因食物取得容易,大多數人皆攝取過量食物。提升食物的「質」不僅對環境有益,也能降低身體的負擔
珍惜食材
食物是很神聖的,用感恩的心去料理、去嘗試,儘量發揮食材每個可利用的部位,才能減少食物垃圾。
多問多思考
就跟時尚一樣,市面上經常出現所謂的「超級食物」、「明星食物」。比起一味跟風,不如多思考、調查食物的來源、成分,思考它對健康的意義、對社會的影響,因為你花的每一分錢,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。
※Conscious Eating強調飲食的「風格」,與其說是健康挑戰,不如說是正念練習。透過Conscious Eating來愛惜自己的身體,進而愛惜大地。對Conscious Eating有興趣的讀者,可以參考以下網站:https://charlesxmichel.com/consciouseating